你讨厌的哪里是加班?明明是无意义的浪费生命!
TOP6 有必要且紧急的加班
讨厌程度: ★
对必要且时间紧迫的加班,几乎每个正常员工都能接受。毕竟,做好自己的工作,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,这点共识,大家达成没毛病。
就算偶尔影响到自己的生活,比如遇到突发或冲突的情况,纵然有点小情绪,也会本着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,理解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,完成任务。
TOP5 “被迫营业”的加班
讨厌程度: ★★
在业内,设计公司的下班时间分为理论时间和实际时间。
理论时间是当初HR告诉你的下班时间,实际时间是真正踏出办公室大门的时间。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,理论实践=实际时间的情况为极小概率事件。
为什么这么笃定?呵呵,因为行业实行弹性工作制,想怎么弹就怎么弹。所以,一到下班时间,周围的人完全没有动作时,你真敢在众目睽睽下一个人下班吗?
敢!少数几次是敢,但一定没谁天天敢。当你的上司、同事都已经无视时间,专心致志干着活儿,噼噼啪啪敲键盘,而此刻的你早已无事可干,内心是何等矛盾又慌乱!
矛盾的是:我工作做完了,到底走不走?
慌乱的是:大家都好忙,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这么闲?
于是,迫于环境压力,“被迫营业”的加班开始了。
装腔作势地打开电脑,随便盯着个CAD,放大缩小,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看谁开始关电脑提包包。
太好了!终于大领导走了,所长也走了,看来是时候开溜了。保险起见,最好约上三五同事一起出门,嘻嘻哈哈,平安回家。
大家的安全意识多强啊,都怕自己从最早下班的人,变成最早下岗的人。
这种“被迫营业”的拖延加班虽然身心煎熬,但时间短,伤害小,也算大家能忍受的加班。
个人时间?不存在的!上班前的时间、下班后的时间、周末节假日的时间、甚至睡后时间,全部统统有意无意被侵占了。
平常周末随叫随到已经算仁慈,我们同事说了一个刷三观的真实案例,主角就是她自己。
她上一个单位的领导,某天晚上加完班对她说:“我对这版方案还是不太满意,要不你睡觉前再琢磨琢磨,说不定做梦有灵感。”
她当即回绝领导:“我从来记不得做过啥梦。”
回忆这段经历时,同事愤愤不平:“他以为人人都是门捷列夫吗?做梦能想到元素周期表……再说了,他就不担心自己成为我的梦魇吗?”
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,可见让人丧失对自己生活掌控权的加班,是很遭人反感的。
TOP3 无止境的磨合
讨厌程度: ★★★★
只有磨,没有合。
用回第一稿的故事,是设计圈的经典笑话,也是最质朴的现实!本着“货比三家”的消费原则,在没看到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,怎么会轻易定夺呢?
因此,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加班,实质是陪跑。
陪什么跑?简单讲就是:陪着甲方爸爸跑完“看清自己想要什么”的心路历程。
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,有更多更好的选择,为什么不多看看?这不就是人性中的贪婪么?
通过一遍遍展现,一轮轮修改,在一大堆选项中,甲方爸爸们终于选出了最接近心中理想的方案。
只有极少数甲方,会对自己的诉求有明确的了解,并在最初传达给设计单位。但就算知道第一版方案就是最优解,无止境磨合、论证问题的加班,也是必然。
所以呢,磨合性加班是必经的过程,无解。耗时长事情杂,需要设计师们调整好心态。
TOP1 回报不对等
讨厌程度: ★★★★★ plus
不用解释了,这是重中之重,绝命杀,五星plus的差评头衔不是盖的。
互联网、金融、新媒体也是996、007疯狂加班,为什么还有人趋之若鹜,而整个建筑大行业都提桶跑路呢?因为人家加班有高额的回报啊!我们有什么呢?
不管大院中院小院,凡是设计岗位的从业者,就算看过凌晨四点五点六点七点八点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,又怎么样?
薪资一点没涨啊。不仅没涨,还可能倒欠公司。这是什么荒谬逻辑?
所以,不要怪设计师们有这么重的怨气,他们的行为反馈,已经很斯文了。
如果付出和回报高度不对等,这种不公平没啥好谈的,人才流失是必然的结局。
写在最后
适度加班是正常现象,但无意义的加班是阻碍行业良性发展的职场问题。
不要说打工人不努力,不能吃苦。
如果艰难痛苦的努力过程换来的是荒诞可笑的努力结果,谁不会失望和寒心呢?
绝大多数设计师,都是善良且有责任感的打工人,该加一定会加,能为公司和自己带来正向回报的加班,每个人都积极。
只有健康的行业环境,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,才能孕育更好的发展。
钱要用在刀刃上,努力也是。
有话想说的朋友欢迎给我们发消息,小编看到后会火速联系。今天就到这,下期见。
珍爱生命
远离“无意义加班”
↓↓↓